预习|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》知识点+图文讲解+同步练习
最新2020统编版7-9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资源(教案 课件 试卷 等资料多套),可下载
点击☝可直达资源
我是牛老师(gaoxin2014nn)
我是牛老师(zhushou_xiaoxiao)
七年级下册目录
01
第一单元
第1课《邓稼先》第2课《说和做——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》第3课《回忆鲁迅先生》第4课《孙权劝学》写作:写出人物的精神02
第二单元
第5课《黄河颂》图文解读!第6课《老山界》第7课《土地的誓言》第8课《木兰诗》综合性学习:天下国家七年级下册第1、第2单元基础知识汇总03
第三单元
04
第四单元
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
第14课 驿路梨花
第15课 最苦与最乐
第16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
短文两篇 爱莲说
写作:怎样选材
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,从我做起
05
第五单元
06
第六单元
07
第七单元
08
第八单元
课文朗读及课本对照
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朗读音频
◆ ◆ ◆
知识点精讲
一、作者简介
张中行(1909~2006),原名张璿,河北香河人,学者、散文家。曾参加编写《汉语课本》《古代散文选》等。出版有《负暄琐话》《负暄续话》《负暄三话》《禅外说禅》《说梦草》等。与季羡林、金克木合称“燕园三老”。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“高人、逸人、至人、超人”。
二、故事背景
1951年初,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。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,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,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,在史学、哲学、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,对词语的运用、标点的排列,都有一套逻辑,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,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。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,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,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,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,放手让张中行编。1988年,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,悲痛之余,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。
三、课文结构
第一部分(①):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。
第二部分(②):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。
第三部分(③—⑧):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:待人厚,律己严。
第四部(⑨):谈学习、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。
四、问题解疑
1. 第1自然段的“罩”字有什么表达效果?
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。“罩”在这里是“笼罩”的意思,准确传神地写出了“我”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。
2.“双层的悲哀”所指的内容是什么?
旧年即将离去,叶圣陶先生逝世。
3.作者引用《论语》上的话有什么作用?
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。引用《论语》上的话,用孔夫子自认为“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”和叶圣陶先生“偏偏做到了”进行对比,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。
4.请说说“凡是……无不……”的作用。
“凡是……无不……”,内容上,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。结构上,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,起过渡作用。
5. “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,就一定亲自来,谦虚而恳切地问我,同意不同意恢复。”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?有什么作用?
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。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,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,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。
6. “告别,他鞠躬,口说谢谢,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。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?有什么作用?
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。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,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
诚,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。
7.两个“悲伤”的含义有什么不同?
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。前一个“悲伤”指叶圣陶先生为“我”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,后一个“悲伤”指“我”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。
8. 叶圣陶先生对“文风”方面的要求是什么?为什么要这样做?
简洁。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,还违背常理。
9.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“做”和“作”用法的事例,目的是什么?
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,力求完美,并以身作则的特点。
10.结尾段有什么作用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本题运用结尾句(段)作用分析法和把握作者情感五借助法。内容上,点明了作者对学习、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;结构上,总结全文。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、业绩进行赞扬,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、赞扬与敬佩之情。
11.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?请举例阐述。
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,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,然后分别从“待人厚”和“律己严”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。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,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,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,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。
五、课文主题
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“待人厚”和“律己严”两方面过人的品德,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、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。
课后思考探究
一、(1)“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,思想是这样,行为也是这样。”用“单一的儒”来评价叶圣陶先生,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。
(2)“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,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。”作为段首中心句,本句概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影响之广,引出了叶圣陶先生给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及和“我”商量修改文章事宜的事例。
(3)“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。”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“我”回信的事例,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。
(4)“像这样的废字,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,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,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,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。”先举叶圣陶先生对文章要求简洁的事例,在段尾用此议论作结,显得自然。
(5)“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,重视语文,努力求完美,并且以身作则,鞠躬尽瘁,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。”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、鞠躬尽瘁的品德,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。点拨: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,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。
二、“双层的悲哀”指旧年将逝,叶圣陶先生去世。文中有许多含义丰富的类似的句子,如“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,最后沦为住旅店,感到很悲伤。我看了信,也很悲伤”一句中用了两个“悲伤”,其含义不一样,前面一个“悲伤”是指叶圣陶先生为“我”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,后一个“悲伤”是指“我”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。
三、叶圣陶的这种“写话”的主张,是我们每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,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。“写话”就是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,做到“平易自然,鲜明简洁”,“念,顺口,听,悦耳”,“可简就绝不该繁”。本文的写作风格和叶圣陶先生的“写话”主张是一致的。本文在写作上叙述平实,语言简明而有条理,语言虽简明又不失其深致。本文的文意转换处,下笔就极其简明。如“文字之外,日常交往,他同样是一以贯之,宽厚待人”,又如“以上说待人厚,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。他还有严的一面,是律己”。这些文意转换的地方,作者都以一句话完成了转换,简洁有力。
图文解读
点击图片→查看大图
▼▼▼
图文解读
点击图片→查看大图
▼▼▼
第13课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》课时练习
基础达标
1.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。
商酌( ) 累赘( )拖沓( )丁卯( )
慎重( ) 删减( )妥帖( )
2.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( )
A.繁碎 教晦 草率
B.生疏 恳切 恢复
C.鞠躬 公寓 感慨
D.体例 躬行 格式
3.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。
不耻下问:
颠沛流离:
课内精读
阅读课文第6~8段,回答问题。
4.选文第1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?
5.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?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?(用文中的原话回答)
6.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?
7.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。
【答案】
1.zhuó zhuì tà mǎo rǒng shèn shān
2.A(“教晦”应为“教诲”)
3.不耻下问: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,也不感到羞耻。
颠沛流离:颠沛:跌倒,比喻穷困,受挫折;流离:浪落。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。形容生活艰难,四处流浪。
4.过渡句,承上启下,由上文写叶圣陶先生“待人厚”过渡到下文写他律己严。
5.“写话” 平易自然,鲜明简洁,细致恳切,念,顺口,听,悦耳,说像话还不够,就是话。
6.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。一个是“了”,一个是“太”,“像这样的废字,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,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”。
7.作者选取与自己相关的,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。以小见大,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。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你点的“在看”,牛老师都喜欢